本來是大伯一家要給女兒的畢業旅行
到後來就擴大舉辦成「家族旅遊了」XD
走吧~出外遊玩去!!
第一站先來到『紙教堂』。
紙教堂 新生命
日本建築師坂茂設計的阪神震災紙教堂,已在埔裏桃米社區展開新的生命。照片/邱文傑提供
南投埔裏桃米社區湖畔,最近悄悄立起一座神秘的教堂。這座名為Paper Dome的教堂與眾不同,它是台灣第一座紙建築,也是第一座來自海外的遊牧建築。過去十年,它曾在日本神戶撫慰無數阪神地震災民,如今落腳埔裏展開新生命。
由新故鄉文化基金會策畫的新故鄉見學園區,歷時三年終於完工,將於九月二十一日啟用。園區包含日本建築師坂茂設計的紙教堂,以及台灣建築師邱文傑設計的新故鄉見學中心,象徵兩地建築師的震災經驗傳承。
紙教堂原是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之後,坂茂為燒燬的神戶鷹取教會所設計。當時開始著手研究紙建築的他,以五十八根紙管做主結構,動員三百名義工搭成橢圓形的新鷹取教堂。這座紙教堂便於拆卸、移動與重建,符合新世紀的環保概念與遊牧精神。
十年後,紙教堂功成身退,並在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的推動下,將五十八根紙管運到九二一大地震災區埔裏桃米生態社區。他邀請設計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的建築師邱文傑,在紙教堂旁再設計一棟象徵台灣精神的新故鄉見學中心。
鷹取紙教堂是以玻璃纖維浪板構築長方形外墻,訪客經回廊走入大廳,會感受由屋頂棚幕射入的天光,生成向上昇華的奇妙感受。廖嘉展表示,新生的桃米紙教堂,與“前世”鷹取教堂幾乎一模一樣。
邱文傑表示,見學中心以台灣常見的C型鋼為主結構,卻把鋼彎成各種形狀,讓“彎曲的鋼”和“硬起來的紙”形成有趣的對比。
紙教堂前的廣場將成為露天表演中心,見學中心則做為農民市集、社區營造工作坊與展覽之用。九月二十日將舉行天主教與基督教的祈福儀式。
【2008/08/22 聯合報】
↑以上資料取自:http://big5.huaxia.com/jjtw/jtzdtw/csxc/2008/08/1127245.html。
↑入口處的青蛙造型郵筒。
↑紙教堂外觀。
↑紙教堂內部。導覽人員正在做解 說~所有看的到的都是用紙做成~
↑託這位小妞今年升上國中的福~我們才能跟著一起參加畢業旅行XD
↑祖孫情。這二位年紀差很多的堂姐弟都是阿嬤用心帶大的唷~
(我家小本,也有被姐姐用心照顧唷~~~感謝妳平日忍受小本哪XDDD)
↑出來玩就很HIGH的小人~
↑乾脆把他塞到紙筒中看會不會安靜一點~
↑事實證明…並不會!! 而且他自己發展出打地鼠遊戲XD
↓還是放到外面跑一跑好了……(默)
↑上一秒看魚看的很專心..
↑下一秒又被別的新奇東西吸引~
↑一堆石頭就可以玩半天~玩到滿頭汗
↑來張到此一遊照。(嘿嘿~連小本都配合的比YA哩!!)
【後 記】
紙教堂這個點不大,走完一圈大概不用半小時。
裡頭有休憩區,門票可以抵消費,但沒有冷氣唷~(若是怕熱的朋友可能等秋天來比較好)
嚴格來說這個點不用花到很多時間,就是走走看看人文風情,然後這樣。
不過,跟著家人朋友出遊,去哪兒玩倒不是最重要的事,對吧~